摘要:14家银行理财子“成绩单”出炉,优异者净利润增长超104%,曾官宣“0破净”神话的青银理财业绩下滑15% | 银行理财观察⑦
财联社4月4日讯(编辑 李俊)近期,各家银行陆续披露2022年年报,据不完全统计,在已披露的58家银行中,约有14家理财子公司的业绩情况得以公布,且普遍实现了净利润正增长。然而,保有“0破净”神话的青银理财2022年净利润却下降15.44%。
规模和净利润分化,几家欢喜几家愁
具体来看,据目前已公布的年报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末招银理财和兴银理财产品规模均超两万亿,分别达26700亿元、209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兴银理财的整体规模逆市上升,较年初增长17.2%,由全市场第五晋升至第三;招银理财较去年年末略有减少,同比下降3.96%;而青银理财增幅虽达19.66%,但整体规模较小,仅2008亿元。
另外,信银理财和光大理财规模增幅均超10%,达15770.77亿元和11852.41亿元。建信理财和工银理财的管理规模虽位列前五名,但均同比减少近13%,分别为19110.28亿元(-12.67%),17622.88亿元(-12.84%)。
从2022年整体发行情况来看,据WIND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发行理财产品数量过千只的仅3家,其中发行最多的是信银理财共计1240只,中银理财和兴银理财分别为1065和1038只。
值得一提的是,普益标准根据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总量、个人净值产品存续规模及占比、净值产品存续规模增速和增长规模,以及营销渠道建设情况等指标将发行能力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显示:兴银理财、信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光大理财位列全国性理财机构前五名。
从净利润来看,已公布数据显示银行理财在2022年普遍实现了净利润同比上涨,涨幅较大的已超104%。其中,有3家理财公司净利超30亿元,农银理财涨幅最大达104.71%,净利润35.23亿元,与净利润第一名的招银理财(35.93亿元)相差无几。排名第三的兴银理财2022年实现净利润31.11亿元,同比增加10.87%。
另外,总资产规模位列第一的建信理财在2022年也实现了净利润同比上涨37.73%。截至2022年末建信理财总资产210.87亿元,净利润25.4亿元。同时,净利润表现较为突出的招银理财和农银理财总资产规模分别为180.94和187.99亿元,位列第三、四。工银理财以总资产规模199.6亿元排名第二,净利润同比增长38.57%,增幅超建信理财,达12.3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银行理财中,有不少机构在全国收益能力中同样排名靠前。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收益能力排名前五的依次是渤海银行、光大理财、中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同时,2022 年度全国性理财机构总体收益得分均值为 19.41 分,排名前五家全国性理财机构总体收益得分均值为 20.31 分。根据细则,排名包括对现金管理型、固定收益型、混合型、权益型等产品,评级模型,收益能力得分还有纳入对各理财机构星级产品数量进行评定。
总体来看,银行理财综合排名靠前的机构普遍展现了较为均衡的发展实力,头部机构仍具有一定收益优势,收益排名靠前的理财机构在不同类型产品收益得分均相对靠前,未有明显短板,综合收益表现优异。
曾官宣“0破净”神话的青银理财业绩下滑15%
截至目前,仅有两家理财公司2022年净利润下滑明显,中银理财和青银理财分别同比下滑28.94%、15.44%,净利润仅18.54亿元和3.4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银行公众号曾发推文表示,在股债大幅波动的2022年,该行代销青银理财管理的产品,实现了理财产品“0破净”,更是WIND统计的2022年末唯一管理产品“0破净”银行理财子公司。青岛银行表示,零破净主要源于青银理财较专业的投资能力和对产品的精细管理。
然而,在理财产品零破净的同时,青岛银保监局信息显示,青岛银行两度因理财产品相互交易调节收益这一违规行为收到罚单,市场对青银理财的“0破净”神话也出现质疑。有市场观点认为,理财产品相互交易调节收益则无法真实反映单个理财产品的实际运作情况,可能存在掩盖真实亏损的问题。资管新规下有明确要求理财产品单独建账管理、单独核算。理财产品相互调节收益,会一定程度上平滑产品净值波动,但实际的影响需审视相关产品的底层资产情况。
另外,在普益标准的城商系理财机构收益能力排名中,青银理财位列第七名,收益得分20.23,达到排名前十家城商理财机构总收益得分均值,同时高于2022 年城商系理财机构总体收益得分均值16.87 分。
(资料来源:2022年银行年报、WIND,财联社整理)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