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均日赚1亿!比亚迪三季报炸裂,海外市场成新引擎
新能源汽车持续火爆!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9万辆和90.4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3%和6.8%,同比分别增长16.1%和27.7%。
比亚迪(01211.HK)(002594.SZ),这家市场热度爆表的“车茅”,吃到了我国车市的时代红利,其去年上半年成功超越特斯拉(TSLA.US),首度登顶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宝座。
凭借丰富的产品矩阵、不断提升的品牌力和规模经济优势,比亚迪2023年以来继续狂奔,吸金能力十足。
三季度净利或破百亿,平均日赚至少1亿
10月17日晚间,比亚迪在港交所和深交所分别披露了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不出市场预料,比亚迪的三季报预告依然相当炸裂。
比亚迪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05亿元至225亿元,同比大幅上升120.16%-141.64%;扣非净利润为183亿元至202亿元,同比上升118.78%-141.49%。
第三季度方面,比亚迪预计实现净利润95.46亿元至115.46亿元,同比上升67.00%-101.99%;扣非净利润为86.05亿元至105.05亿元,同比上升61.29%-96.90%。
对于净利润增长的原因,比亚迪在公告中表示,“今年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车行业延续良好的增长势头,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创下历史新高。尽管三季度行业竞争加剧延续,公司凭借不断提升的品牌力、持续扩大的规模优势和强大的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公司盈利持续向好,展现了强大的韧性。”
按第三季度92天的时间维度计算,比亚迪在期间实现平均单日盈利至少1.04亿元,这也是比亚迪首次进入平均单日净赚1亿元大关。而在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平均单日净利润只有约6052万元。
比亚迪单日净利润大幅飙升,与其下半年新车型陆续交付及高端车上市有很大关系。溢价能力更高车型的上市,有力推动了比亚迪单车利润的提升。瑞银在近日发布研报称,即使电动车价格竞争加剧,比亚迪每辆汽车净利润仍创历史新高,第三季增长至1.1万元-1.3万元,同比提升9%至34%,环比提升24%至51%。
2023年三季度业绩预告披露后,比亚迪A股及H股股价于10月18日双双上涨,截至发稿涨幅分别为4.66%及6.64%。
销量狂奔,出口销量占比快速提升
比亚迪垂直整合的产业链布局,令其在成本、产能、技术等方面较竞争对手拥有明显优势。
为进一步拓展市场,比亚迪今年以来延续车海战术,产品推新节奏不断加快。下半年以来,比亚迪重磅车型陆续问世,海鸥、海豹DM-i、护卫舰07、腾势D9+N7+N8、宋L、方程豹豹5等多点开花。
在高端车赛道方面,比亚迪亦在持续加码。今年9月,仰望汽车的首款百万级产品仰望U8豪华版正式上市,上市价格为109.8万元,被业内认为迈出了国产品牌突破价格天花板的重要一步。此外,腾势及方程豹品牌亦是比亚迪高端品牌产品,该三个品牌矩阵有望带动比亚迪价格盈利双重向上。
产品组合的进一步优化,带动了比亚迪销量的持续攀升。数据显示,今年9月,比亚迪以28.75万辆(同比+42.83%)的销量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遥遥领先,排名第二、第三的特斯拉中国及吉利汽车(00175.HK)9月销量则分别为7.41万辆及5.37万辆,与比亚迪差距巨大。
1-9月,比亚迪累计销量达207.96万辆,同比增长76.23%,远超去年全年186.85万辆的销量。根据规划,比亚迪2023年销量目标为300万辆,年底前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根据1-9月销量来看,比亚迪完成了目标销量的近7成,若要完成目标,比亚迪四季度累计销量需达92万辆,平均每月销量30.68万辆,略高于今年9月销量。
值得一提的是,出色的出海成绩,亦是比亚迪销量持续大增的重要推动力。
比亚迪在2021年5月正式宣布“乘用车出海”计划,经过2年多的发展,比亚迪出海成效显著,目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的足迹已经遍布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阿联酋等55个国家及地区。
除了在海外搭建销售渠道外,比亚迪还扩大在海外的生产基地布局。去年9月,比亚迪宣布将在泰国购地建厂,这是比亚迪在东南亚地区投资建设的首家电动汽车工厂;今年1月消息,乌兹别克斯坦汽车工业公司与比亚迪在乌正式注册合资公司,并将在当地生产并销售比亚迪电动及油电混动新能源汽车;今年7月,比亚迪宣布将在巴西建设一个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该基地投资约45亿人民币,计划年产能达15万辆。
比亚迪出海成绩表现抢眼,公司今年9月乘用车出口28039辆,同比增长262.4%,远超整体增幅。同时,9月出口量占公司总销量比重为9.75%,较上年同期3.84%的比重实现大幅提升,表明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增长速度胜于国内市场,正成为比亚迪新的增长引擎。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